購物車

區塊鏈冷知識:4 個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

2023-12-08

區塊鏈(Blockchain)作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科技之一,吸引了不少人關注其發展和應用。然而,除了眾所周知的用例之外,區塊鏈還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冷知識你知道嗎?今天,我們就來分享 4 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區塊鏈冷知識。

 

ad-banner1

比特幣披薩日 (Bitcoin Pizza Day)

2010 年 5 月 22 日,美國一名程序員Laszlo Hanyecz用了 10,000 比特幣來購買兩個披薩。當時,比特幣的價格只為約 0.004 美元,因此這筆交易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。然而,隨著比特幣的普及和價格的飆升,每年5月22日就被幣圈人士稱為「比特幣披薩日」。需然此筆過交易令Laszlo間接損失數億美元,但他卻大方表示為能夠"名留清史"而感到自豪。

 

區塊鏈技術早於比特幣誕生

許多人認為區塊鏈技術是與比特幣同時出現的,但事實上,區塊鏈技術早於比特幣誕生。早在 1991 年,美國密碼學家 Stuart Haber 和 W.Scott Stornetta 就提出了一種名為「時光戳傳遞 (Timestamping)」的技術,這正是區塊鏈技術的雛形。而直到 2008 年,中本聰 (Satoshi Nakamoto) 才發表《比特幣白皮書》,並將技術更名為區塊鏈。從此,區塊鏈技術才正式與比特幣結合。

 

區塊鏈的名稱來源於樂高積木

區塊鏈的名稱「Blockchain」似乎與積木遊戲樂高 (LEGO) 有些關聯。事實上,區塊鏈的創始人中本聰正是受到樂高積木的啟發而將其命名為「Blockchain」。樂高積木以其互鎖性和可組合性而聞名,而區塊鏈技術也具有類似的特點。區塊鏈上的數據塊(block)就像樂高積木一樣,可以相互串接,形成一條不可篡改的"鏈"。

 

區塊鏈技術帶來了環境問題

雖然區塊鏈技術具有很多優點,但它也帶來了一些隱憂,其中之一就是環境問題。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挖礦過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,這導致了電力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。據估計,比特幣的挖礦每年消耗的電力相當於一個中型國家的用電量,並且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一些區塊鏈開發商正在研究更環保的挖礦方式,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或減少挖礦難度。

 

額外小知識:區塊鏈 P2P 技術可能受海豚啟發?

隨了玩具,區塊鏈其實可能也受到了自然界生物的啟發。區塊鏈的 P2P 技術(Peer-to-Peer)技術是一種點對點的網絡傳輸方式,與中心式網絡相比,P2P 網絡更加去中心化和安全。這種技術的靈感可能來自於海豚的交流方式。海豚會通過發出高頻聲波來進行交流,這些聲波可以傳播很遠,並且不會被干擾。區塊鏈的p2p技術也具有類似的特點:它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和抗干擾性。

 

UD 作為香港領先的區塊鏈及網絡安全方案供應商,致力幫助企業利用創新的區塊鏈技術打造更高效、透明、安全的業務模式。我們為企業提供全面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和諮詢服務,涵蓋區塊鏈基礎建設、智能合約開發、供應鏈管理、金融科技應用等領域,助力企業在區塊鏈時代贏得先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