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計算破解比特幣?報告:恐讓「三分之一BTC」瞬間被盜
2025-11-05量子計算破解比特幣?隨著量子計算技術逐漸逼近破解比特幣的加密核心,比特幣目前面臨著其最嚴重的生存威脅。
量子計算不再僅僅是科幻小說或密碼朋克的幻想,它已成為世界首個無國界貨幣的現實威脅。如果你曾認為中本聰的創作能免於生存風險,那麼你可能需要重新考慮。人權基金會(HRF)最近的報告中,許多比特幣持有者和密碼學家的觀點引發了關注。
量子計算破解比特幣?被視為比特幣的「最大風險」
HRF 的詳細分析指出,比特幣不僅僅是一個投機性的資產,而是面對財政壓迫的活動家、記者和異議人士的重要生命線。比特幣的去中心化、私隱和無需許可的特性使得捐款流動得以維持,並避免政府的查扣。
然而,這一切的安全性都依賴於穩固的加密技術,而量子計算則是唯一能夠摧毀這些無形保護的技術突破。量子計算將使近 7000 億美元的比特幣面臨風險,另有 449 萬枚比特幣僅在持有者迅速行動,並將其遷移到抗量子地址時才能安全。
儘管研究人員急於推出量子安全的升級,但比特幣的世界進展緩慢,這導致了關於是否應「燒毀」不可移動的幣(並影響比特幣的中立性)或冒著量子盜賊搶劫的風險之間的激烈辯論。
更重要的是,量子安全的交易將使區塊鏈膨脹,將比特幣的擴展問題從輕微的頭痛變成壓倒性的偏頭痛。這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;還考驗著網絡是否願意在不破壞比特幣核心特質的情況下進行演變。Coin Metrics 的聯合創始人及比特幣倡導者 Nic Carter 在他最近的著作中直言道:
「在我看來,量子計算是比特幣面臨的最大風險。這對許多金融系統和其他區塊鏈來說都是一個重大問題,但對比特幣來說,這是一個獨特且難以解決的挑戰。」
有多少比特幣面臨風險?
HRF 的報告顯示,大約 650 萬枚比特幣(幾乎是所有 BTC 的三分之一)目前易受到所謂的「長距離」量子攻擊的威脅。這些攻擊針對舊的或重複使用的地址類型。理論上,擁有者可以通過將餘額遷移到抗量子地址來保護 449 萬枚比特幣。
然而,這意味著 170 萬枚 BTC,包括中本聰傳奇的 110 萬枚,將被凍結,並在未來可能完全暴露於量子盜賊之下。量子威脅主要可分為兩個攻擊向量:「長距離攻擊」和「短距離攻擊」。
長距離攻擊針對閒置和重複使用的地址,利用暴露的公鑰;短距離攻擊則利用交易窗口,在確認之前竊取資金,前提是攻擊者能夠即時計算私人密鑰。
「燒毀」或被燒毀:協議政治
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升級過程是其最大的資產,但在此議題上也是其最大的弱點。與蘋果最新的操作系統更新不同,比特幣不會自動獲得安全修復。共識的達成往往需要多年而非數週。
「燒毀或盜竊」的辯論愈演愈烈:開發者應該燒毀易受量子攻擊的幣、凍結它們,還是讓量子盜賊盜取失落的錢包?在這一問題上,沒有人達成共識,這對於一個重視財產權、抗審查和反治理的項目來說並不意外。報告總結道:
「升級比特幣以抵禦量子威脅,既是一項人類挑戰,也是一項加密挑戰。任何成功的軟分叉集成量子抗性簽名方案都需要用戶教育、周到的用戶界面設計,以及在包括用戶、開發者、硬件製造商、節點運營商和公民社會在內的全球生態系統中的協調。」
新的算法、更大的區塊及新的挑戰
轉向抗量子算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附帶問題。HRF 突出強調了兩類解決方案:基於格的和基於哈希的簽名方案,每種方案都有不同的權衡。更大的密鑰意味著更笨重的交易、每個區塊的交易數量減少、更重的完整節點,以及比特幣擴展戰爭中的新挑戰。
作為參考,基於格的簽名約為當前簽名的十倍大小,而最精簡的基於哈希的替代方案則大約大 38 倍。每一項技術修復都將需要錢包重新設計、硬件更新、節點操作員再培訓,以及全球範圍內的用戶教育。
社區必須在編碼者、錢包建設者、倡導團體和數百萬懷疑的持有者之間進行協調(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幣處於危險之中)。歷史表明,即使是友好的升級也需要數年才能通過,而隨著量子計算的時間表仍然不明,行動的窗口可能比預期的更快關閉。
未來展望:韌性或毀滅?
任何持久的解決方案都需要基層的支持,而不僅僅是 GitHub 的提交。被遺忘的比特幣(以及可能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合法性)的命運取決於網絡如何在未來十年內應對這些政治、技術和社會挑戰。
對於比特幣的叛逆者、密碼朋克和非自願的流亡者來說,信息是明確的。持續教育、持續升級,不要假設中本聰的盔甲是永久防彈的。正如比特幣安全專家、核心開發者及 Casa 的聯合創始人 Jameson Lopp 所警告的,甚至比量子計算更大的威脅是漠不關心:
「如果人們對持續討論改善比特幣感到漠不關心,那麼它就會變得脆弱,並更容易受到新威脅的侵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