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

比特幣制裁名單是雙刃劍|章濤專欄

2024-07-09

 

很多人只知道比特幣的發行上限是二千一百萬個,供應有限,所以只要需求不斷上升,價格必定會上漲。但事實上比特幣的流通量同時還在不斷減少,除了很多人因為忘記密碼而永久丟失錢包內的比特幣之外,被制裁的比特幣地址在這兩年也不停地上升。

由於比特幣匿名的屬性,我們只能追溯錢包地址的流向,無法把錢包地址連繫到個人身份,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包括網絡騙徒、勒索綁匪、非法賭博和恐怖分子等,近年都轉用加密貨幣交易,尤其比特幣是他們隱藏身份的財富儲存工具。亦因為此,許多人都覺得比特幣是罪惡的溫床。但實際上,監管機構和執法部門內不乏科技高手,現在他們對於區塊鏈科技已經相當瞭解,不法分子想隱藏身份可以,但要自由地交易比特幣恐怕沒這麼容易了。

隸屬於美國財政部的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(OFAC)會定期把犯罪分子的加密貨幣地址加入被制裁名單。自從美國及香港開始監管比特幣之後,比特幣的持有者想在正規的交易所賣出比特幣套現時,都會經過交易所內的反洗錢工具掃描,若該地址來自被制裁的名單,交易所固然不能接受,即使該地址在過往N次交易之前曾經接觸過來自受制裁的地址,也可能會被標籤為高風險而不被接納。情況就像我們的銀行帳戶若果收過犯罪分子的錢,也可能會被凍結一樣。

因此如果比特幣投資者通過P2P交易收取比特幣,最好要先自行核實支付方的比特幣來源是否清白。比較常用的反洗錢工具是Chainalysis,用這些工具掃描之後會顯示比特幣地址之前「祖宗十八代」的交易記錄,並標籤該地址的風險屬性,如果屬於高風險,最好不要接受,否則一粒老鼠屎就會壞了一鍋粥。

這些區塊鏈工具就好似比特幣的殺手一樣,一旦你被定為高風險,即使你不在制裁名單或只是間接被「污染」了,正規交易所也可能不接受你的比特幣,這等於是判了死刑,你手上的比特幣分分鐘成為了死幣,在現在監管越加嚴厲的情況下,這些風險實在不可不防。

制裁名單是一把雙刃劍。對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來說,比特幣象徵不被政權限制流通的財富自由權利,制裁名單無疑為比特幣加上一層陰霾。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,這些措施對於正規的比特幣投資者也是個好消息,因為這等於比特幣的總流通量正在減少,越多地址被制裁,比特幣的升值空間越大。也許這種分化正是政權想要達到的效果。